“浏代表”张学武再次为花炮产业发声,建议将浏阳打造成“世界烟花文旅之城”!
2022/3/24 山里红
13112
烟花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将浏阳打造成“世界烟花文旅之城
深入实施烟花进城市、进景区工程
加大花炮人才培养力度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浏阳籍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了8件建议。这些建议中,跟往年一样,有一条建议与浏阳花炮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推动传统花炮产业创新发展 烟花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这已经是张学武连续第4年为花炮产业发声。
2019年,浏阳日报开设了“我请‘浏代表’捎句话”专栏,收集来自浏阳人民的“金点子”“好建议”,推动花炮产业发展每年都是呼声最高的议题。为此,张学武每年都会精心准备一份推动花炮产业发展的建议带上全国两会,今年也不例外。
“世界烟花生产基地”向
“世界烟花文旅之城”蝶变
浏阳日报:作为一名食品行业的企业家代表,您为什么连续四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烟花爆竹的建议?我们还注意到,您在今年的建议中,将花炮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了。在您看来,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张学武:我坚持为花炮产业发声,不仅是因为一份家乡情结,更重要的原因是花炮产业是湘赣边区域的传统富民产业。据我了解,仅在我们浏阳,就提供了就业岗位约30万个,年发放农民工工资100余亿元,有力支撑了浏阳从贫困县迈进百强县,有效助推了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浏阳花炮产业,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也将给全国其他县市发展“一县一业”提供参考。
 
浏阳日报:近年来,浏阳全力推动传统花炮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转型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您在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花炮之都”,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力推进?
张学武: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适逢冬残奥会开幕,浏阳焰火再一次在“鸟巢”上空精彩绽放。烟花与创意设计、人文艺术的交相辉映,展现出了浏阳烟花的无穷魅力,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浏阳人,倍感振奋与自豪。
 
我认为,要加快建设“世界花炮之都”,首先要抓住举办重大节庆焰火表演与花炮文化节等行业活动的契机,促进烟花与创意设计、数字技术、媒体艺术等领域深度融合;
其次,要促进浏阳花炮产业链资源与浏阳河、浏阳城、浏阳景进行创意连接、深度融汇,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烟花乐谷”,加快建设烟花爆竹展示中心等专业会展项目和烟花剧场、烟花主题公园等特色文旅项目,推动浏阳从世界烟花生产基地向世界烟花文旅之城转型蝶变。
 
同时,要加快建设浏阳花炮产业研究院,搭建花炮产业公共科研平台,加强花炮产业基础研究和共性科技难题攻关,提升产业安全环保水平。
浏阳日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在您看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用烟花文旅这个支点来撬动乡村大发展?
张学武: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我建议在小城镇里建设花炮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小型烟花体验基地,体现互动性,开发婚庆、生日、聚会等主题焰火定制等体验式项目,推出烟花+时尚秀、烟花+科技秀、烟花+光影秀、烟花+非遗秀、烟花+音乐秀等焰火表演形式。通过这些文旅项目,助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深入实施烟花进城市、进景区工程
加大花炮人才培养力度
浏阳日报:唯奋楫者先,唯创新者强。烟花爆竹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您认为要推动 花炮产业创新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张学武:我认为要深入实施烟花进城市、进景区工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案例。要深化与国内外知名景区景点合作,实现“烟花小镇”文旅项目在景区的落地,打造大型烟花实景表演、小型创意音乐烟花表演等烟花文旅项目。在景区设置“烟花小屋”,创新“烟花新零售”模式,打造零售终端一站式城市烟花消费体验馆,打通线上营销与线下经营,提升烟花品牌形象,引导消费习惯,促进日常消费。
 
安全环保是烟花爆竹产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继续加大对烟花爆竹产业安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对安全、环保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城市烟花自动化产业项目、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以及小产品生产企业给予支持,有力推进花炮产业绿色、安全、环保发展进程。
浏阳日报:人才兴旺是产业兴旺的基础,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花炮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张学武:我建议要建立优秀人才评价鉴定和表彰奖励机制,在“十四五”期间,表彰奖励一批科研创新人才、安全管理专家、焰火艺术大师和现代管理精英等,提高人才在烟花行业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优化职称评审标准,协调人社管理部门、职称评审单位、相关行业协会等,因地制宜地制定烟花爆竹职称评审标准,每年举办职称申报、职业技能培训班,组织职称申报专场,畅通人才培养和晋升通道;
充分挖掘湘赣边现有的人才资源,建立湘赣边人才信息库,成立一支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相互联系机制,吸引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进入,鼓励创新创意、交流技艺,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