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2019/9/20 山里红
7319

9月1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四位嘉宾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宣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成就,并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论坛上,宁吉喆从六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新中国诞生时,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79亿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GDP增加到3679亿元,居全球第11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GDP突破40万亿元,到目前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GDP连续跨越70万亿、80万亿和9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GDP比1952年增长174倍,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使用外资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二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工农业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

7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1.32万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汽车、手机、电视机、棉布、化肥、水泥、发电量、煤炭、钢铁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201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9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


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和区域面貌焕然一新
70年来,我国已从传统农业国迈向现代工业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50.5︰20.8︰28.7变化为2018年的7.2︰40.7︰52.2。

 


工业生产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3—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移动通信、现代核电等已跻身世界前列。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1949—2018年,全国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2018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6%、43.4%。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总体战略协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有序实施,区域发展新空间积极拓展。


四是科技事业砥砺前进,研发力量和投入位居国际前列

建国伊始,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落后。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艰辛努力,我们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在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2018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419万人年,研发人员总量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为19657亿元,位居世界第二;R&D与GDP之比为2.19%,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有效专利累计达838万件。


五是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


7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按现价计算,我国人均GDP从1952年的119元,提高到2018年的64644元,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不断增长,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1949年、1956年实际增长59.2倍、28.5倍,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比1978年降低35.5个百分点。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全国就业人员从1952年的2.07亿人扩大到2018年的7.76亿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从1978年的29.5%上升为2018年的73.9%。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8年公共图书馆数量比1949年增长56.7倍,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为2018年的77岁,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70年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目前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18年基本医保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超过9亿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从1978年到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人减少为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7.5%降至1.7%。生态保护见到实效,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3%提高为2018年的22.96%。污染防治大力推进,2018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占比较2015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六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居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克服外来封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今年8月底已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为30%,位居世界第一。


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等阶段,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一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昂首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论坛期间,线上网友还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提问。


网友提问
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是否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宁吉喆: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9.5%。价格涨势温和,前8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前8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增长3.6%,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二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产业持续升级,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优化,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投资40.9个百分点,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14.9%。三是质量效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5%,比GDP增速高0.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7%。


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外部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具备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一是发展基础雄厚。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丰厚物质技术条件,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发展和重要战略机遇注入新的内涵。宏观调控经验丰富、政策工具充足且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二是发展动力增强。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市场活力不断集聚增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排名比去年又上升3位,目前排在第14位,连续第4年提升。企业对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的获得感提高,创业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前8个月中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万多户,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三是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人口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转型升级前景光明。中国有近14亿人口,超过全球发达经济体人口总和,高技能人才超过1.7亿人;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国产业链齐全、构成多元,具有很大弹性与韧性。国际上回旋余地也很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11.7%、9.7%及9%以上。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网友提问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缩减了外商准入限制,请问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政策更好地吸引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宁吉喆:当前,国际形势虽然严峻复杂,但中国利用外资保持稳定的增长,显示出较强的韧性。今年前8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6040.4亿元,同比增长6.9%。近日,美中贸易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显示,97%的美资企业在华业务实现盈利,是过去10年最高水平;78%的美资企业在华业务利润率高于或等于全球业务利润率,比去年高7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不动摇,抓好已出台的政策落地生效,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一是持续扩大对外资的开放领域。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2019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坚持减少准入限制、扩大正面鼓励“双管齐下”,积极吸引外资,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今后几个月,要落实好2019年版负面清单的开放措施,扎实推进2020年版负面清单研究工作,推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还要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支持外资更多投向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二是全面推进内外资企业平等的待遇。在准入前阶段,今年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确保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在准入后阶段,确保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各方面,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是实施以外商投资法为基础的新法律体系。今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法,融入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吸收了国际通行的投资规则,围绕促进、保护、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外商投资的基本制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明年1月1日外商投资新的法律体系开始实施。我们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加快制定出台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和相关规定。


四是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的水平。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各级政府联动,为重大外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和有力支持。近期,宝马、特斯拉、巴斯夫、壳牌、三星、乐金等一批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了大项目,我们将继续提供国际一流的投资服务。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中等收入群体庞大,消费升级加快,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麦肯锡咨询公司今年7月发布报告预测,未来15年中国消费增长规模将为美国与西欧之和。同时,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与中国企业一起实现互利共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