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么最宝贵?好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钱买不到的东西往往最宝贵。例如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亲情、爱情、友情、幸福感等等。
今天就挑每天呼吸的空气做主题说说吧。想聊这个话题是缘于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中国专家组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成因主要是什么呢?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然后提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所以是否可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雾霾”的成因主要是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柴油为主的货车运输交通结构)。好像这个结论并不陌生,多年前柴姓的一个小记者拍了一个小纪录片“穹顶之下”也调查得出了类似的这样一个结论。不过,无论“得道”的早晚,知道总是比不知道要强的。但知道了以后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单单从雾霾的这两个主要成因来看,似乎解决之道也比较清晰了,无非第一是改变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引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但任重道远),在短时间内,不得不用煤炭的地方是否可以加强排放的控制和治理?运用减少排放的技术,过滤排放污染物的技术,排放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等等在既定排放总量不变或尽可能降低的条件下达到降低对空气污染的目的?第二是改变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铁路是否货运量使用率足够高了?京津冀地区公路网密布,无疑是交通运输最便捷的首选渠道,但铁路网密度也不低,如果使用率还可以提升,是否可以考虑转移部分公路运量到铁路?出台一些鼓励铁路运量提升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在现有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内,是否还可研究制定规范柴油货运车排放的标准和措施?既然乘用车排放都在研究“国六”标准了,柴油货运车的排放标准是否不要成为影响环境的一只“跛腿”?!既或在现有的柴油油品条件下,研发控制柴油排放的新技术,减少使用柴油对空气的污染,也是迫在眉睫的。更有大批的老旧柴油车“黑烟滚滚”,明显超标排放而管理部门“选择性失明”,这些无疑需要加大执法力度,罚就罚他个倾家荡产,拿出处罚超重超限的力度来处罚“移动的超标排放”。
大概想到这么些,希望大家也能一起思考,推动“有关部门”,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保护好世界上最宝贵最无价的,每天都不可或缺的空气,让天天天蓝,雾霾“灰飞烟灭”......
附:
中国专家组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阮煜琳 尹力)通过历时近两年的集中联合攻关,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3日表示,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
2017年4月以来,中国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汇集国内2000多名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科学以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集中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实现了对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描述。
重污染主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
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张远航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
从时间分布上看,受采暖影响,秋冬季一次细颗粒物(PM2.5)和有机碳、黑碳等组分的月均排放水平是非采暖季的1.5至4倍,而保定等散煤用量大的城市,上述污染物在秋冬季的排放水平更高。
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城市为唐山、天津、石家庄、邯郸、淄博。从行业分布来看,钢铁及焦化行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玻璃行业集中在邢台、淄博等地,石化化工主要集中在淄博、天津、沧州、石家庄等地。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每立方米35微克)约束下,一次PM2.5、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NH3)等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超环境容量。
重污染形成诱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背风坡”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削弱了该地区秋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的作用,“弱风区”特征明显,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在当前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背景下,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产生本地积累型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污染程度受到整个区域的传输影响,全年平均贡献约为20%至30%。
二次转化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
专家表示,PM2.5二次转化微观机理十分复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物等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发式增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中NH3的浓度显著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富氨状态,近年来区域内二氧化硫的浓度不断下降,大气中NH3的浓度不降反升,更加有利于硝酸盐的形成。
张远航介绍说,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初的秋冬季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出现23次区域重污染过程。对23次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完)